第三種因戰(zhàn)爭受傷而死,這是最簡單又壯烈的一種說法。
持這種觀點的一般都是從歷史角度出發(fā)的人,臺灣學(xué)者陳文德著有《諸葛亮大傳》和《曹操大傳》兩篇巨著。文中對周瑜之死就是這個觀點:軍事天才周瑜在江陵之戰(zhàn)中了箭,傷了胸肺久治不愈,拖了沒多久就不治而亡。雖然東吳得到了荊州北部的兩郡但卻損失了軍事天才周瑜,比之劉備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這種說法,雖看起來有道理,但筆者認為并不嚴謹。如果周瑜是傷重而死,正史應(yīng)當(dāng)有所記載;更何況之前周瑜能提出親自取蜀大計,想必當(dāng)時的身體一定是健康的,絕不可能是帶傷之身,更不可能儼然病危之時。
第四種因女人而死,這是最有趣又最富創(chuàng)意的一種說法。
這一說法有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分別是“被女人害死說”和“被女人愛死說”。
“女人害死說”:據(jù)民間傳說害死周瑜的是小喬。話說周瑜由于忙于軍務(wù)冷落了小喬,小喬就和他的家將周云勾搭上了,周瑜本來就因受了諸葛亮的氣。病的不死不活。小喬和奸夫一合計,打算把他早點弄死,好他們樂得逍遙,但苦于沒有機會下不了手。于是就設(shè)計騙周瑜爬到棺材里引諸葛亮上鉤,于是在臥龍吊孝時小喬把周瑜出氣孔堵死活活悶死了他,并賴在諸葛亮身上。這一說法很無稽且低俗,與史料不符。
“女人愛死說”:取自周大荒的《反三國演義》。既然是反三國當(dāng)然沒有三氣周瑜之類,也沒有周瑜心胸狹窄之事,只是把周瑜的命描繪得比原來還短。有道是,“自古嫦娥愛少年,從來美人愛英雄”。周大荒先生作為周瑜的后世子孫,把周瑜刻畫成為一位兼具少年和英雄的形象,精心包裝了一個叫金粟柱的MM,來段感人肺腑的感情大戲。
話說這個金MM是個有姿色的小家碧玉,一直對周郎愛慕有加,經(jīng)過苦思針對周郎愛“顧曲”這一特點,通過自己老爸牽線搭橋,加上自己苦練“時時誤拂弦”功夫,終于把周郎勾上了手。周瑜在軍營外包了二奶一時倒也逍遙快活。但俗話說色字頭上一把刀,金粟柱MM成了周郎的催命符,沒過多久就把他愛死了。那個金MM倒也不含糊,一聽到周郎死訊馬上飲藥自盡。雖然作為外妾沒人承認殉情而死,但小喬原諒了她,死后可以和愛郎同澩安眠?上У氖,周大荒先生為使老祖宗更具“美少年”風(fēng)采還有意為周郎改了壽命,死時只二十八歲。

第五種兼具以上幾種的特點,這是一種大雜燴的說法。
中央臺播出的《三國》電視劇就是這種說法,即因為戰(zhàn)爭中箭傷了身體----被諸葛亮三氣加重了病情----在取蜀途中由于進退兩難又氣又急使病情惡化----最后死在女人(小喬)懷里。
第六種旅途中偶然得暴病而死,這是最符合歷史真實的說法。
古代醫(yī)術(shù)盡管有不少高明者,但畢竟是個沒有發(fā)明抗生素的年代,對一些病癥的診療實在有限,故而周瑜在討伐曹操的途中,不幸暴病,“以至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yī)療,無損有加”,使得一代名將周瑜就這么簡簡單單、快快速速的病死了,以致給劉備留下了一片新天地,也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和猜想,我們只能在“使周瑜不死先主無處所已”的感慨聲中為他沉默致哀了。
說到底,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而亡,是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問世后,才出現(xiàn)了周瑜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隨后連叫數(shù)聲而亡的典故。于是乎,周瑜被諸葛亮氣死的故事就世代相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可見,在小說家羅貫中筆下的周瑜,他是一個心胸狹窄,氣量小,嫉妒心很強的人。
事實上,周瑜并非羅貫中筆下的樣子。有資料顯示,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吳主孫權(quán)曾評價周瑜:“瑾有王左之資,雄烈膽略兼人,言議英發(fā)。”《三國志》作者陳壽也評價周瑜:“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在生活中,周瑜是一個寬容大度、心胸豁達的人!督韨鳌吩浭鲞@樣一個故事:東吳老將程普,是一個早年跟隨吳主孫堅南征北戰(zhàn)、屢建功勛、很有影響的老將。由于年齡大,資格老,人們都尊稱“程公”。程公對后起之秀的年輕將領(lǐng)周瑜有些看不起,曾多次給周瑜難堪。而周瑜卻以大局為重,對程普的態(tài)度“折節(jié)容下,終不與校”,并經(jīng)常虛心向他請教。最終“普后自敬服而親之。”并對他人說:“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