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能得到一代大帝乾隆皇帝的青睞,究竟都是怎樣的女子呢?我們就一起來八卦一下吧。
首當其沖的肯定是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后富察氏。富察皇后是個十分賢良淑德的女人,為乾隆生下了二阿哥,這讓一心想立嫡子為皇太子的乾隆高興萬分,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被乾隆寄予殷切期待的二阿哥永璉竟然在九歲的時候就不幸夭折了,這讓乾隆傷心不已,何況永璉還是秘密立儲的人選,于是將他追封為了端慧皇太子。
失去了唯一的嫡子后,已經(jīng)15年未曾再生育過的富察皇后不得不做了回高齡產(chǎn)婦,在34歲那年生下了七阿哥永琮,但死神并沒有放過這位好不容易才出世的嫡出皇子,永琮因為出痘,夭折時年僅兩歲。乾隆渴望立一個嫡出皇子為嗣的心情再次遭到沉重打擊,于是悲傷地在詔書中寫道:“永琮這個孩子自幼聰明早慧,我本想將他好好教養(yǎng)長大以立為皇太子,但如今他不幸出痘早逝……永琮太過年幼了,和端慧皇太子不能相提并論,但富察皇后一直都很恭順賢良,雖然沒機會侍奉先帝以盡孝心,但這十幾年來她侍奉皇太后是盡心盡力,孝順無比,稱得上是一位賢后,所以永琮的葬禮要一切從優(yōu)。”并將永琮追封為哲親王。
接連慘遭喪子打擊的富察皇后沒過多久就病逝在南巡的途中,乾隆皇帝固然悲傷,但皇后的葬禮也不能耽擱,還有謚號也要擬定。而說到富察皇后的謚號“孝賢”二字,就不得不提乾隆的另一位寵妃,慧賢皇貴妃了。
慧賢皇貴妃高氏乃包衣高氏出身,本為漢人,卻被雍正相中封為了寶親王弘歷的側(cè)福晉。高氏雖然一生無子無女,但乾隆依舊非常寵愛她,登基后僅二十一天,就將她封為了貴妃,同時還下令將高氏的母家從包衣抬為鑲黃旗。后來舉行冊封貴妃的儀式時,乾隆又讓高氏特別享有了公主王福晉和三品以上命婦到她的寢宮向她跪拜叩頭朝賀的禮儀。
乾隆十年元旦,高氏舊疾復發(fā),乾隆為了讓她心情好一些,將她晉封為了皇貴妃,誰知三天后,高氏便因病逝世了。
乾隆對高氏的離去十分傷心,親自為她擬定了謚號“慧賢”,而富察皇后眼見丈夫給高氏定的謚號為“慧賢”二字后,心中十分羨慕,又想到自己的身后也是要定謚的,于是悲從中來,一時間不禁淚流滿面,哭著對頗感詫異的丈夫說道:“我朝皇后謚號的前一個字必定都是‘孝’這個字,如果日后能讓我謚號中的另一個字為‘賢’,我一定會終身勉勵自己,讓自己的所作所為都配得上這‘孝賢’二字。”
這本來就不是什么大事,何況妻子都流著淚請求自己了,乾隆當然沒有不答應(yīng)的理由。所以富察皇后逝世后,除了“孝”這個字是清朝皇后皆有的謚號外,另一個“賢”字,也就在慧賢皇貴妃定謚的這一天確定了下來,日后孝賢皇后又與慧賢皇貴妃一同葬入裕陵地宮。而與慧賢皇貴妃、孝賢皇后最先一同葬進裕陵地宮的,還有乾隆的另一位寵妃哲憫皇貴妃。
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早在乾隆還只是寶親王的時候,就被雍正選中賜給兒子當格格,不過富察氏沒能等到丈夫登基就不幸早逝了,但乾隆一直惦念著她,一即位就將她追封為了哲妃,后來又將她晉封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貴妃,并上謚號為“哲憫”,與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一同安葬進了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