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了多久,我放下手機,抬頭望向窗外,黃昏的一抹斜陽透過車窗,照射在手機屏幕上泛著微紅的光。望著天邊沉沉的斜陽,以及被斜陽浸染成金黃的田野。“唉。”我輕嘆一聲。如果還能有選擇,誰還會背井離鄉(xiāng)?也許所有青春的不甘,最后都會變成成長的妥協(xié)吧!
火車開出600公里,開出的是從此背井離鄉(xiāng)的鄉(xiāng)愁。
火車開出1000公里,是無言。
綠皮火車夜晚換了一次車廂,10點熄燈后,車廂歸于沉靜。11點過后,車廂里只剩下三三兩兩的鼾聲。12點之后,只能透過窗簾的縫隙,看到窗外近處一閃而過的信號燈,看到遠處城市的點點霓虹。打開手機,調低亮度,只見微信里安靜的躺著母親的晚安信息和另一條久違好友的信息。是她,我猶豫了一會,點開信息。“路上注意安全,記得好好照顧自己。”我苦笑了一聲,也許有些東西注定會隨時間,空間而漸漸消失吧。縱使我還記得第一次遇見她的場景,縱使依然能清晰的回憶起與她同桌時的點點滴滴。但此刻,我連一句謝謝都再無勇氣打出。
臥鋪的沖動同學的母親 我與母親火車臥鋪真實故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不知何時,腦海里浮現(xiàn)出這句詩。“真是貼切啊!”我在心底里嘆道。每個人的18歲的心底里,最深處總會藏著一個永遠不可能的人吧。那段不愿意回想起,但又不舍得遺忘的回憶,也許就是青春吧。不知過了多久,在沉沉的黑夜里,在車廂的輕微搖動中,我終于睡去。
這一夜平淡,這一夜心底無言。
火車開出1298公里,是堅定。
短暫的睡眠之后,車廂廣播里,響起了終點站快到了的提示音。終于,這1298公里看似漫長的旅途終究是結束了。透過車窗,我仿佛能感受到山的那邊吹來的咸濕海風,取下行李的時候,帶著淡淡黑眼圈的母親笑道:“你的大學到了。”我只是笑了笑,再無之前一些幼稚的單純的不甘與逃避。是的,到了,我的人生將在這里從新開始,無論人生如何的兜兜轉轉,無論還會經(jīng)歷哪些陰差陽錯,看似曲折的鐵軌總會將綠皮火車帶到又一個夢開始的地方。
火車開出1298公里,這一刻只有對未知的堅定。
也許,這列駛過我的18歲的綠皮火車,還會在我今后的夢里出現(xiàn)。因為它不止將我?guī)У竭h方,還讓我體味到獨屬這個年紀的孤獨與成長……
天逐漸冷了,母親也開始把準備過冬的厚被子和毛毯取出,趁著周末那得的晴天曬一曬。晚上在收回這些厚被子和毛毯時,兒子看見母親在細心的疊著那個綠色,略微有些蟲蛀的舊毛毯,動作很慢很柔,每一個折疊的角都有手壓一遍,和其他的被子床單的收拾情況涇渭分明。兒子被她奶奶的動作吸引了“奶奶,你在想什么?這條毛毯太舊了也該扔了。”
“你懂什么,這條毛毯比你爸來先來咱們家,是你爺爺上世紀60年代買的,小小年紀不要亂說。”母親有些嗔怒。
“我爺爺買的,怪不得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是不是很貴呀?”
“不貴,那時候還不到兩元錢,我每次坐火車開看你爺爺就用它來鋪在身下,你爸小時候這條毯子還裹過他呢。”看的出母親有些懷念過去的生活。
這條毛毯從我記事的時候就有,軍綠色,長不過1.5米,寬不過1.2米,我小時候冬天把它鋪在身下睡覺,別說那個時候的東西就是質量好,暖和,舒適。后來有了羽絨被,電熱毯就很少用了,倒是母親在我沒有用后每年冬天都鋪在床上。后來,搬過幾次家,很多東西都沒有保留,倒是這條毛毯母親一直保留下來了。
飯后,母親在床上看書,兒子突然問“奶奶,我爺爺長什么樣?是不是比我爸還高呢?”正在玩手機的妻也說“是呀,媽,從我進門就沒有聽你說過,那你就講講唄?你們那時候和《父母愛情》里是否一樣?”
“那哪能一樣,人家是資本家千金和海軍軍官,我們就是北方農(nóng)場里面的農(nóng)民,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