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次以后,我再也不敢動哥哥的東西了。
因為沒有哥哥,打小起,我就一直對那些上學有哥哥保護的同學特別羨慕。我在家行三,有姐姐弟弟和妹妹,唯獨沒有哥哥,所以這種羨慕一直伴隨著我長大。
生命,從來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可我卻總是心懷感激:生活,時常都會有這樣那樣的遺憾,但我卻總相信上蒼會以另一種方式予以彌補。
多年以后,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的我,居然能有機會在一次全國性的崗位培訓活動中,有幸結識一位如同親兄長般的本家哥哥,后來,又見到了嫂嫂和哥哥的其他家人,也算是彌補了我人生中的一個缺憾。
01
本家哥哥在與我同省的另一座城市的行政機關工作。因為我們坤作單位的性質和職責相同,這也就有了我們后面的相遇和相識。
那年,國家部委在廣西舉辦全國性行政管理培訓活動,我有幸成為參訓者中的一員。培訓時間一周,加上參觀考察,前后十多天時間。那時,國家政策還沒有現(xiàn)在這么嚴,一般會在會期之外就近組織到風景區(qū)的學習和考察,當時去廣西,自然也有奔著“桂林山水甲天”的意思。
游桂林,自然是乘舟而行了。船行煙波浩渺的漓江之中,兩邊奇山異水,似真亦幻,讓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船有兩層,為了觀賞到最美的景致,大家紛紛奔上二層,搶占有利位置,抓住最佳角度,擺POS,拍照片,賞風景,游走嬉鬧,忙個不停。就在這種機緣巧合之中,不知何時,我和靠在船舷旁凝神遠眺的哥哥聊了起來,一聊才知道原來我們是同一個省的,而且還是同姓。當時,我們都覺得十分投緣,也聊得十分高興,便相互留下了地址和聯(lián)系電話,希望以后能夠多多聯(lián)系。
02
原本以為這次游覽中的偶遇是不會有下文的,特別是對于我這種被動交往型的人來說。殊不知,我的這位本家哥哥卻真地把我當成了本家妹妹,多次和我電話聯(lián)系,熱情地邀請我和同事們?nèi)ニ募亦l(xiāng)做客,還介紹我們?nèi)ニ亦l(xiāng)附近的廬山風景區(qū)游玩。
那時工作忙,對于哥哥的邀請,只是停留在口頭的答應上,實在難以成行。2010年8月底,我們送豆豆去北京上學,也借機逛逛帝都的風景。那天,我們正在鼓樓閑逛,突然接到本家哥哥的電話,得知我們到了北京,哥哥讓我們和他在北京工作的學生小張聯(lián)系,說如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就直接給小張打電話,不要當外人。
我客氣地回應了,心情激動地感謝哥哥的關心。掛下電話,我們繼續(xù)開心地串著北京的大小胡同,啥妙豆胡同、東棉花胡同、秦老胡同、菊兒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黑芝麻胡同等五花八門的。正玩得盡興,突然接到一個顯示為北京的電話,接通后才知道是哥哥的學生小張打來的。小張在電話中約我們見個面,說要請我們吃飯。我是個怕給人添麻煩的人,但是本家哥哥的好意不能拂,所以就答應了。小張?zhí)貏e熱情真誠,和哥哥一樣古道熱腸,誠心待人,大熱天地從朝陽區(qū)趕到海淀區(qū)和我們見面,還硬要請我們一家三口吃飯,熱情地詢問我們住在哪兒?安排好了沒有?還需要啥?一再說以后豆豆有啥需要,就直接給他說。
小張是哥哥多年以前教的學生,后來哥哥從教學崗位轉到行政崗位,但和小張卻一直保持著如父子般親密的關系。雖然是初次見面,卻象是早已熟識,而小張的熱情好客更讓我感受到了哥哥的魅力。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其實是相互的,小張對我們的熱情更襯出了哥哥和他的師生情誼,我們簡直有些受寵若驚。
飯后分別,小張硬是塞給豆豆一個紅包,說是一點小心意,實在推辭不過,最后讓豆豆收下了。當時有些后知后覺的我,覺得其實是不應該告訴哥哥我們到了北京的,但轉念想起件件往事,心情也就慢慢釋然——這不就是我從小就一直期盼的哥哥么!這大概應該就是上蒼對我的眷顧和青睞吧!
想起我們生下豆豆的時候,因沒啥積蓄,更怕讓別人破費,也就沒有舉辦滿月宴啥的,只是娘家人小聚了一下。上班后,遇到單位的同事,大家都問我為啥不接他們?我說沒有過客,怕麻煩大家。記得當時的老主任笑著說:人情人情,你來我往才是人情。你不請我們,將來就是不打算我們請你咯!主任的笑容意味深長,讓我似乎被人拍醒了一般,覺得自己的生活方式真的還需要豁達、圓通一些。這位主任和我同一天生日,對我一直如長輩般的關心,如若不是這樣,我想他大概是不會這樣給我提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