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環(huán)顧了下四周,對大家高聲說道:“正好鄉(xiāng)親們都在,我今天就現(xiàn)場辦公,給大家一個說法。”
現(xiàn)場一片叫好聲,縣長擺了擺手,人群立刻靜了下來?h長清了清嗓子,開口道:“鄉(xiāng)親們,我一路和老支書聊了很多,已基本了解了村里的情況,花脖山是歷家自然保護(hù)區(qū),不能過度開發(fā),搞旅游是好事,但一定要有個封山育林期,將來給子孫留下一片綠水青山!”
村民掌聲經(jīng)久不息,過了一會兒,縣長轉(zhuǎn)過話題,對村長說:“聽說村里欠劉嬸兒一沓欠條?限你三日之內(nèi)還清,要不是看你帶領(lǐng)大家搞旅游致富有功,我現(xiàn)在就撤了你。”
村長額頭冷汗直冒,點(diǎn)頭如撥浪鼓,嘴里自言自語:“批評的是,批評的是……”
“我們剛才在山腳下,已經(jīng)吃了自帶的面包汽水,以后官員誰也不許搞這種吃喝宴請,叫我知道了,一擼到底!”
說完,縣長向人群揮了揮手:“不耽誤大家的時間了,我們馬上就走,希望大家致富的同時,別忘了綠水青山才是根本,眼光放長遠(yuǎn),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才是硬道理!”
嬸子想你那家伙了 嬸兒今晚等你弄別急
縣長走后的第二天,村長親自把欠款送給了劉嬸兒。
劉嬸兒帶頭響應(yīng)國家號召,入秋以后農(nóng)家樂閉門歇業(yè),直到來年春天才開門迎客。
沒想到這樣不但收入沒少,反而贏得了信譽(yù),花脖山的景色更加迷人了。
那天從母親口中聽說文山離婚的消息,除了一點(diǎn)點(diǎn)驚訝,更多的是感嘆:這個不爭氣的熊孩子,終究還是走到這一步。
文山是我的一個遠(yuǎn)房族弟,算來今年三十七八歲了,有一個七歲的小女兒,玉雪可愛。
我呢,比文山大了幾歲,說是看著他長大的也不為過。稍微在腦子里搜索一下,數(shù)不清的片段就像一尾尾鮮活的大鯉魚,爭先恐后的從記憶的河里冒出小腦袋,扭著濕滑的身軀奮力躍起又砸向水面,甩著幾近透明的尾巴濺起漫天水霧。
文叔是個疼媳婦兒的男人,文叔和文嬸兒夫妻恩愛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兩口子一輩子就生了文山一個寶貝疙瘩。
文嬸兒性情開朗古道熱腸,就是不太會理財,年輕時沒少被婆婆人前背后埋汰,說她“不會過日子”。文叔外號“小壇子”,酒壇子的壇,好喝口小酒,一天三頓不厭其煩,年紀(jì)不大就把身體喝垮了,一米七五的個頭兒渾身上下沒有幾兩肉,頭又大,走起路來像一根竹竿挑著個土豆,顫巍巍的。這體格只能找點(diǎn)輕省活干,工錢自然高不了。
文叔好酒,文嬸兒不但沒有絲毫不滿,反而經(jīng)常炒幾個小菜紅袖添香,興致來了也陪著小酌一杯。村里幾個“志趣相投”的閑人也樂得隔三差五上門來“切磋”一番。閑人們來也不空手,有時拿一包花生米,或者端一碗自家煮的毛豆,要么提溜一捆屋后菜地里剛割下來的韭菜,進(jìn)門就親親熱熱地喊:“嫂子,今兒個包餃子!”
文叔除了“有酒萬事足”,骨子里還有點(diǎn)小豪爽,遇到這種情況免不了吩咐文嬸兒到村頭小賣部走一遭,拎兩個下酒小菜回來。文嬸兒馬大哈,又愛順著他,口袋里的鈔票就在不知不覺中細(xì)水長流地悄悄溜走了。
從小耳濡目染,文山自然也對這杯中物情有獨(dú)鐘。父子倆沒事兒就愛碰一杯,咸菜下酒也能咂巴得有滋有味。
文山本人,腦子機(jī)靈,八九歲就懂得滿村轉(zhuǎn)悠,收集一些人家不要的廢塑料、空玻璃瓶,攢著換錢買冰棍兒吃。
文嬸兒嘴上不說,心里頭是高興的。覺得自個兒寶貝兒子是個聰明的,憑著這股靈氣兒,就是書念不好以后也不會混的很賴。但文山的“聰明”也僅限于此了。
初中沒畢業(yè)輟了學(xué),混了兩年到了服兵役的年紀(jì)又當(dāng)了兩年義務(wù)兵,之后一直在外地打工。到底沒混出什么名堂來。
轉(zhuǎn)眼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jì),同齡人一個接一個成家生子,文山還是單身狗一條。文叔和文嬸兒急啊,四處托媒人。求親戚托朋友,好話說盡,卻沒有人敢接這個茬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