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多年的楊永信又回來了。因為一篇自媒體報道《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他又迅速獲得了公眾的注意。
七年前,媒體揭露山東省臨沂市第四醫(yī)院網癮戒治中心主任楊永信限制“網癮青少年”人身自由,用“電休克療法”對青少年進行電擊等身心虐待行為。當時衛(wèi)生部以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為由,緊急叫停各地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的臨床應用。
然而七年過去了,人們發(fā)現楊永信用電擊治療“網癮”的行為還在繼續(xù),全國類似的網癮戒治中心依然在招生,依然在用“限制自由”“體罰”的方式來馴服“網癮少年”。外界流傳楊永信的電擊治療電死人,而楊永信至今逍遙法外是怎么回事?楊永信電死人沒判刑是真的嗎?楊永信電死人事件始末回顧。

山東省臨沂市第四醫(yī)院,其前身是臨沂市精神病院,是一家以醫(yī)治精神疾病為主的醫(yī)院,該院“網癮戒治”中心因其負責人楊永信開創(chuàng)的“電休克療法”而聞名全國。
這種療法借鑒“電刺激厭惡治療”的原理,通過在網癮患者太陽澩或手指接通電極,讓1至5毫安的電流通過腦部,在被治療者的過度上網行為與電刺激之間建立條件反射,從而戒治網癮。
2009年媒體曝光楊永信“電擊治網癮”方法后,衛(wèi)生部緊急叫停。但對于那些經歷過“電擊療法”的孩子們來說,這卻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無法抹去的陰影。一位曾接受過“電擊療法”的網友在網上分享了他的真實經歷:“09年進入網戒中心,10年出院,已經6年了。出院后就離家出走了,6年沒回過家,不想回去。最近兩年只有過年才回去幾天。曾經第一天到網戒中心就逃跑了,結果被盟友抓了回來,當天就體驗了生不如死的感覺,手都被電焦了,手像是被針扎過,流血后結痂,手背上全是痂,都過了6年現在想起來還記憶猶新。”


以楊永信的網戒中心為例,每位學員單個療程是4個半月,每月收費在6000元上下。楊永信本人曾對媒體宣稱,截至2009年,他的網戒中心已收治學員3000多人。粗略計算,總計收費高達8000余萬元。
2009年7月13日,衛(wèi)生部終于在其網站上發(fā)布《關于停止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臨床應用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該項治療。當時專家認證的結果認為,電刺激(或電休克)治療網癮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國內外并無相關臨床研究和循證醫(yī)學依據,暫不宜應用于臨床。
緊接著,2009年11月,衛(wèi)生部《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指導》(征求意見稿),明確否認將網癮當作一種疾病,并嚴禁體罰等方式“治療”網絡使用不當者,嚴格禁止限制人身自由的干預方法。
然而,這些并沒有阻擋楊永信的步伐,只不過這些年來,他將治療方法從“電休克療法”換成了“低頻電子脈沖療法”。實施這種療法的儀器是“低頻電子脈沖理療儀”。記者在電商平臺上查詢到,該儀器功效主要是通過低頻電子脈沖刺激人與體澩位調節(jié)氣血經脈,并沒有標明“戒治網癮”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