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瑩穎。
這個中文名字,曾經(jīng)牽動整個中國的心。
同情、輿論、司法、正義、邪惡……
各方聲音,被案件的幾經(jīng)反轉(zhuǎn)弄得糾纏錯亂。
2017年,她在美國失蹤,隨后被證實死亡。
幾天過后,疑犯布倫特·克里斯滕森落網(wǎng)。
2019年,克里斯滕森被裁定有罪,判處終身監(jiān)禁。
但。
這才是悲傷的開始。
兩個永遠的遺憾:
罪犯窮兇惡極,卻只落得個終身監(jiān)禁的判處,是“鼓勵了犯罪”(章瑩穎男朋友語)。
但最大的遺憾:
罪犯始終不肯藱n穌掠ㄓ幣盤宓南侶洹?/p>
就這樣了。
就這樣了嗎?
還能怎么樣。
無力感籠罩著所有人。
慶幸的是,有人不甘無力。
日前,美國ABC電視臺新聞節(jié)目《20/20》制作的章瑩穎紀錄片《臥底女友》,公開了不少一手資料,試圖直面這三個問題。
撕破臉皮,也要追問——
為什么會是她,成為了受害者?
為什么會是他,成為了殺人犯?
為什么會是這兩個家庭,成為了悲劇的承擔者?
Sir今天必須挺它,為大家復(fù)盤案件。
因為Sir始終認為:
無力雖可能是定局,但絕不應(yīng)該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終點。
為什么是她
章瑩穎,90后,幾乎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家庭環(huán)境普通,讀書非常勤奮。
基本上是排名第一第二的學(xué)生。
研究生階段,考上了北大。
學(xué)術(shù)能力一流,興趣廣泛。
不僅喜歡旅游,還多次成為志愿者。
甚至組樂團唱歌。
聰明,開朗,善良。
就是她的標簽。
2016年,獲得了美國伊利諾伊大學(xué)厄巴納香檳分校訪問學(xué)習(xí)的機會。
那是美國擁有最大中國留學(xué)生群體的學(xué)校。
△ 你甚至分不清這里到底是美國還是中國
怎么也想不到悲劇會發(fā)生在這樣的女孩身上。
然而,當它實實在在地發(fā)生。
才顯示出它摧毀性的威力。
2017年6月9日中午,她離開實驗室,準備去學(xué)生公寓簽約入住,卻再也沒回來。
原本打算和她簽約的公寓經(jīng)理還給她發(fā)了短信:
“你在路上嗎?”
沒有音訊。
直至晚上,同實驗室的中國留學(xué)生覺得不對勁,趕往章瑩穎的公寓,她也沒在。
只好報警。
警方原本只把事件列為普通失蹤案。
但監(jiān)控視頻,暴露了無數(shù)端倪。
章瑩穎那天中午準備換乘巴士,但趕了幾趟都沒趕上。
焦慮在鋪墊。
此時,“希望出現(xiàn)了”。
一輛陌生車輛出現(xiàn)。
注意它的行徑:
先是從鏡頭中駛過,后來又折回到章瑩穎站立的地點。
車上的人打開車門,和章瑩穎搭了一會話,結(jié)果——
章瑩穎上車了。
從此,章瑩穎再沒有在人間出現(xiàn)。
一宗失蹤案,變成綁架案。
FBI(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介入。
滿城搜尋車主。
與此同時,一個讓人感到戰(zhàn)栗的信息傳來:
就在章瑩穎出事當天的早上,一位同樣來自香檳分校的英國女學(xué)生報案說,自己也曾經(jīng)被一輛黑色車截停,車上的人帶著墨鏡,腰帶上還纏著警察佩章。
車主試圖以臥底警察的名義,騙她上車接受盤問。
幸好她果斷拒絕,及時報案。
也很快就在臉書上公開了自己的遭遇。
同時提醒大家,小心這種自稱警察的不法分子,哪怕他帶著警察佩章也不行。
綁架案,又擴大成了更嚴重的罪行。
如果。
章瑩穎能夠在當天早上及時看到這條消息。
后面所有的痛苦也許就會避免。
所以,為什么受害者是章瑩穎?
Sir不忍心得出這個悲劇性的結(jié)論:
幾乎純粹是偶然。
就因為她那天要和房東簽約。
就因為她錯過了那輛巴士。
就因為她恰好錯過了那條臉書的提醒。
……
哎。
這偶然的背后,卻有一個必然的陷阱——
施害者就像魔鬼一樣,盤桓在校園周圍,尋找獵物。
不是她,也遲早會有其他無辜女性受害。
為什么是他
兇手布倫特·克里斯滕森,具有過人的心理素質(zhì)。
半夜被警方從睡夢中拉到警局盤問。
一般人早就怒了。
他倒是神閑氣定,收放自如。
放。
就像記者補充的一句:
“不像是警方在盤問他,倒像是他在盤問警方!
為什么我被懷疑
就因為我的車或者其他什么嗎
△ Sir本人手動自譯
收。
當被警方捉到了說話的漏洞,他馬上開始編故事。
我確實載過一個女孩兒
但我不記得在哪里了
當故事快編不下去了。
再收。
我知道在我回答任何東西之前
我需要找個律師
鎮(zhèn)定得可怕。
但當了解更深入,惡魔面孔才初露輪廓。
克里斯滕森,成長于一個小康之家。
父母喜歡給他錄像:
開生日派對要錄,自學(xué)彈鋼琴也要錄。
在這樣的家庭條件下成長,他的心里應(yīng)該是開朗的。
但順風(fēng)順水的生活,也有可能屏蔽掉你得到生活磨練的機會。
研究生階段,他原本讀的是博士,后來項目失敗,他申請以碩士身份畢業(yè)(案發(fā)時他在讀的是香檳分校的另一個博士學(xué)位)。
是不是這一次失敗,讓他不知道如何面對?
他開始酗酒,吸毒,關(guān)閉自己的社交圈子。
唯一的精神支柱,是妻子。
我酗酒,吸毒
我與外界的唯一接觸是我的妻子
我沒有別的朋友
于是他在發(fā)現(xiàn)妻子有外遇以后,堅持不離婚,而選擇以開放關(guān)系維持婚姻。
如果說,這種心理,常人很難認同,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那么下面這些,就屬于“非人”行徑了。
比如,在中學(xué)期間,他曾經(jīng)半夜醒來。
從二樓跳下去,然后沖到街上,撞上了一輛車,后來被送到醫(yī)院。
醫(yī)生覺得他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在腦海里。
他經(jīng)常上一個叫Fantasy Abduction(幻想拐騙)的網(wǎng)站。
這是一個討論群組,光看標題,你已經(jīng)知道這個群討論的都是些什么內(nèi)容。
但注意前綴:Fantasy,幻想。
它(貌似)在告誡討論者:這一切,想想就好了,你在這里滿足你的變態(tài)妄想就好了。
但克里斯滕森,是認真的。
在殺害章瑩穎前11周,他曾經(jīng)對心理醫(yī)生坦誠:
自己有傷害人的傾向。
你曾經(jīng)提到你想傷害過別人?
他購買了群上推薦的犯案用品,等待時機。
終于,章瑩穎上鉤了。
你以為只有一個無辜受害?
不,他從19歲開始殺人,在章瑩穎之前,還有12個女孩被殺害。
算上章瑩穎,已經(jīng)有13個受害者
而且,他很自豪地宣稱:
古往今來能和他比的,就只有泰德·邦迪(Ted Bundy)。
誰是泰德·邦迪?
美國有史以來最兇殘的連環(huán)殺手,《沉默的羔羊》男主角的原型人物。
不要說殺人、連環(huán)殺人,一般有良知的人都會感到一絲愧疚。
但克里斯滕森敘述這一切的時候,仿佛他已經(jīng)完成了一樁偉大的業(yè)績。
如果不是他女朋友暗中錄下這一切,我們還不知道這世界上有這種人格的存在——
草菅人命,以惡為榮。
紀錄片片名《臥底女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為了查明真相,克里斯滕森的女友塔拉主動請纓,戴上警方設(shè)備,24小時錄下克里斯滕森的話。
目的,只是為了找到章瑩穎的下落。
一個可怕的細節(jié)。
他親自參與了章瑩穎的紀念活動。
是良心發(fā)現(xiàn)嗎?
不,是為了看有多少人“為他而來”。
他仍不滿足。
活動上,他嘲笑了人群:
他們只會空手而歸
諷刺了主辦方:
他們還感謝我能來這里
甚至,他“贊嘆”章瑩穎:
她非常勇敢,我掐住她脖子,但她很久才死去。
他吐露了令人發(fā)指的作案細節(jié):
把她拖到浴缸,用短棒猛擊她頭部,然后斬首。
這才是他讓我們事后恐懼的地方——
他不僅敢于犯罪,更享受犯罪。
邪惡是他的養(yǎng)分,殺人則是他為自己準備的一次饕餮盛宴。
為什么是他們
章瑩穎,克里斯滕森。
受害者,兇手。
這個案件,不會只是他們兩個人的。
直接承擔悲哀的,是兩個家庭。
但他們也有不同的態(tài)度。
章瑩穎來自福建,父親是司機,母親是家庭主婦,弟弟是廚師。
本來與世無爭,平靜度日。
她有一個男朋友,兩人準備在2016年10月結(jié)婚。
沒想到6月就出事。
家人為章瑩穎張貼告示,在異國他鄉(xiāng)苦苦尋覓。
甚至,在庭審上,父親和弟弟帶著耳機聽著克里斯滕森陳述犯罪事實。
他們抑制住了砸耳機的沖動,從頭聽到尾。
為的,只是找到章瑩穎的下落。
一方,是鍥而不舍地求索。
另一方,卻對犯罪視而不見。
克里斯滕森的母親。
和兒子通話的時候,根本不相信兒子的犯罪事實。
我真不知道他們(警方的指控)是基于什么之上的
克里斯滕森的父親。
當記者問他,會不會問兒子章瑩穎的下落。
他馬上制止了拍攝,起身離開。
他不知道自己兒子的問題嗎?
當然知道。
在克里斯滕森從二樓跳下來撞車的時候,醫(yī)生就告訴過他兒子的異常。
但他在兒子確保以后再也不會發(fā)生這種事之后,選擇視而不見,能避則避。
甚至,連學(xué)校都可能有責任。
在慘案發(fā)生的11周前,克里斯滕森曾經(jīng)在學(xué)校做過心理咨詢,但沒有后續(xù)跟進。
當記者采訪學(xué)校,是否覺得自己有責任。
發(fā)言人一直搖頭:
“我不能再說更多了!
Sir不能說,正是他的父親和母親,或者是學(xué)校的縱容,讓克里斯滕森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壓死駱駝的,不會是一根稻草。
為什么是章瑩穎?
為什么是克里斯滕森?
為什么是克里斯滕森的家庭培養(yǎng)出了克里斯滕森?
這些問題,不可能有真正的“答案”。
但這部紀錄片依然努力地用僅有的物料,不多的線索,努力為世人拼湊出一點“解題思路”。
哪怕,向著真相的前進步履維艱。
正如今年8月的最新進展——
章瑩穎的家屬代理律師稱,作為豁免協(xié)議的一部分,兇手的辯護團隊向檢方披露了章瑩穎遺體位置。
他將章瑩穎殘忍分尸以后,將她的遺體分裝在三個袋子,扔到垃圾桶。
而每天垃圾車會將垃圾運往遠方的垃圾場。
雖然。
此時距離他拋尸,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18個月。
而整個垃圾場,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
你可能會說,這信息有什么用。
往哪找?不知道。
怎么找?很難。
這到底是希望,還是絕望?
也許都不算。
但最最起碼,這算是個線索,這也算是個方向。
找回一具破碎的尸體,也許沒有意義。
追問一件已被判決的兇案,也許沒有意義。
堅持尋找一個沒有盡頭的真相,也許沒有意義。
……
真的是這樣嗎?
紀錄片最后一個鏡頭,警方在章瑩穎家里找到一本日記。
日記最后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life is too short to be ordinary
一輩子太短,我們不該甘于平庸。
乍看,小女生雞湯。
回想,當然唏噓。
但之于活著的我們,這卻是濃縮了一生的鼓舞。
今天,我們不甘放棄,不是撈執(zhí)。
而是對這個世界的期望——
期望如果有一天,不幸降臨在我的頭上。
我期望,會有人站出來為自己追問真相,伸張正義。
不幸之幸。
正是“徒勞”的意義。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