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2017年武漢市教育事業(yè)計劃工作會召開,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入學招生一攬子政策發(fā)布。記者獲悉,今年全市有約10.3萬名小學新生入學,是8年來入學人數最多的一年,而去年我市小學入學新生為9.68萬名。今年小學在校生約為53.3萬名,比去年多3萬名。
為緩解局部地區(qū)入學矛盾和“大班額”問題,今年內,我市將改善70所薄弱中小學的基本辦學條件,推進115所中小學配套建設,完工20所,新增1.8萬個學位。
幼兒園:今年新增入園學位4800個
繼去年新入園幼兒首次突破10萬名后,今年全市學前教育招生規(guī)模仍將達到10萬人,比去年增加4000人;在園幼兒規(guī)模約為29.5萬人,比去年增加約1萬人。
隨著城市建設加快,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在武漢工作定居,流動人口數量逐年攀升,加上“二孩”放開等因素,未來我市入園新生人數或仍將增長。據了解,今年內,我市將新建、改建、擴建公益普惠性幼兒園47所、完工30所,新增幼兒入園學位約4800個,力爭全市學前3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9.5%以上,確保在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就讀的幼兒比例達到80%。
此外,我市將加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市級獎補力度,支持民辦幼兒園改善辦學條件,逐步提高在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就讀的幼兒比例;加快發(fā)展農村學前教育;堅決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防止大班額或超大班額現象。
小學:各公辦小學劃片6月15日至18日公示
今年小學新生入學堅持“劃片對口、免試就近”原則,實行zf通知入學制度。各區(qū)教育局將根據本區(qū)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所在學區(qū)、學校規(guī)模、交通狀況、社區(qū)單元等因素,合理安排學校招生計劃,為每一所公辦小學劃定服務范圍,并于6月15日至18日向社會公示。今年義務教育小學、初中新生入學報到時間均為7月5日至6日。
此外,今年進一步完善隨遷子女入學辦法,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由學生家長于5月31日前,持我市居住證、就業(yè)證明(或經營許可證),按居住證所在區(qū)要求到指定地點登記,由區(qū)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
初中:單校劃片為主試點探索多校劃片
今年我市約有7.3萬名小學畢業(yè)生進入初中學習,初中在校生約為21萬名。今年“小升初”新生入學,繼續(xù)堅持“劃片對口、免試就近”原則,以單校劃片為主要方式,確有需要的地方可試點探索多校劃片方式。
我市今年進一步明確界定7所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初中招生范圍,武漢二中廣雅中學、武漢六中上智中學、武漢七一華源中學、武漢一初慧泉中學、武漢市十一崇仁初級中學、武漢第三寄宿中學、武漢武珞路實驗初級中學等7所民辦初中原則上在本區(qū)范圍內招收新生。
今年堅持zf通知入學在先、民辦初中招生在后。不得設置報名資格條件限制,每名學生只能選報1所民辦初中。民辦初中報名數大于招生計劃數的,采取電腦派位和自主招生相結合的招生方式,其計劃比例按4∶6安排;報名數小于招生計劃數的,采取登記注冊方式招生。自主招生可采取查看個性特長和素質報告冊以及其他相關資料等辦法進行,不得采用統一筆試或者任何變相形式的統一知識性考試方式選拔生源。電腦派位時間全市統一為7月15日。民辦初中原則上于7月25日前完成新生錄取工作。
此外,為緩解“擇校熱”,市教育局明確,擇校生不得享有優(yōu)質高中分配生資格。擇校生的認定以《通知書》為準,實際就讀學校與《通知書》指定學校不一致的即為擇校生。擇校生入學前必須與所擇學校簽訂《擇校入學自愿放棄分配生資格承諾書》。
凡因搬遷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跨區(qū)入學的小學畢業(yè)生,向學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學校審查同意后,分別到所在區(qū)教育局和跨入區(qū)教育局辦理跨區(qū)入學手續(xù)。辦理跨區(qū)入學手續(xù)時間全市統一為5月22日至26日。
高中:體藝特長生中考優(yōu)錄力度加大
預計今年武漢市初中畢業(yè)生6.44萬名,比去年增加約100名;中考報名人數為6.29萬人,與去年基本持平。全市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招生按5.5∶4.5建立彈性計劃,其中普通高中約招生3.49萬名,比去年增加約100名;中職學校招生2.77萬名,比去年減少約100名。
網上填報志愿截止時間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