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肝臟健康密切相關(guān)。中醫(yī)認為,肝主疏泄,調(diào)暢氣機,而氣機通暢、氣血暢達又依賴于人的精神狀態(tài)的舒暢開朗。
如果長期大量飲酒,肝臟就會慢慢受損,正如“破窗效應”一樣,當肝臟受損之后,它的免疫、防疫平衡就會被打破,病毒等一系列問題就會隨之而來,更有甚者,有些腫瘤細胞也會活躍起來。飲酒過量引起肝病復發(fā)的事例很多。
每天定時定量的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還可以讓肝臟的功能更好,運動的時候也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運動的量。運動初期,可在不影響身體舒適度的情形下慢跑,以疲勞度控制慢跑時間。
從舌質(zhì)分析健繖n潭?/p>
正常舌質(zhì)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
1、舌色
1.1、淡舌:舌色較正常淺淡,主虛、寒證,多見于血虛,為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為虛寒;胖嫩而邊有齒痕為氣虛、陽虛。
1.2、紅舌:舌色較正常深,呈鮮紅色,主熱證,多為里熱實證。舌尖紅是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膽有熱;紅而干為熱傷津液或陰虛火旺。
1.3、絳舌:舌色深紅,為熱盛,多為邪熱深入營分、血分或陰虛火旺。紅、絳舌顏色越深,表明熱邪越重。

2、舌形:觀察舌質(zhì)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2.1、老嫩:“老”即指舌質(zhì)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多屬實證、熱證:“嫩”指舌質(zhì)紋理細膩,形色浮嫩,多屬虛證或虛寒證。
2.2、胖瘦:“胖”指舌體胖大、腫脹,多與水濕停留有關(guān)。舌質(zhì)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者,多屬脾虛或腎陽虛、水濕停留;舌質(zhì)紅而腫脹,多屬濕熱內(nèi)蘊或熱毒亢盛。“瘦”指舌體瘦小而薄,多屬虛證。舌質(zhì)淡而舌形瘦者,多為氣血不足;舌質(zhì)紅絳而舌形瘦者,多屬陰虛內(nèi)熱。
3、舌態(tài):觀察舌體有無震顫、歪斜、痿軟、強硬等。
3.1、震顫:舌體不自主地顫抖,多屬氣血兩虛或肝風內(nèi)動。
3.2、歪斜:舌體偏歪于一側(cè),多為中風偏癱或中風先兆。
3.3、痿軟:舌體伸卷無力,多因氣血俱虛筋脈失養(yǎng)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