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土皇帝的色彩很濃。
說到亂世對外周旋,保實力,求發(fā)展,閻錫山就更厲害,更圓滑了。新舊軍閥、新新軍閥混戰(zhàn)期間,閻錫山跟蔣介石、直系、奉系等人是分了合,合了分,總之,相互利用之后他總能保住自己的地盤。
抗戰(zhàn)前后更是如此,那陣子是閻錫山各方周旋最忙碌的時候。家中老宅接待八方來客,家里準備了很多畫像,哪一方來掛上哪一方的偉人肖像,誰也不得罪,但誰也別想占便宜。
這就是閻錫山著名的“三顆雞蛋上跳舞,踩破了哪顆也不行。”
值得肯定的是,在多顆雞蛋上跳舞的閻錫山在面對日本人的壓力和拉攏時,沒有失掉民族大節(jié)。作為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他指揮的太原會戰(zhàn),還是值得銘記和尊重的。
抗戰(zhàn)勝利后,大勢所趨,閻錫山的那一套不再管用了。被趕出山西后,失去搶桿子的閻錫山總想利用蔣介石和李宗仁之間的矛盾,來找回他昔日的地位,但終究不如意。
1949年,他當上了行政院院長,干的卻是運送達官貴人去臺灣的苦差事。
到了臺灣后,小天地更不是他的了,所以他只能干幾個閑職,最后干脆徹底隱退,安心寫書去了。
大潮退去時往往更能看出一個人的人生智慧,昔日他和老蔣雖說也是紛爭不斷,但閻錫山爭斗的總是很有分寸,后路余地始終都在,因為這個,他的晚景并不像其他失勢高官那樣凄涼,甚至不明不白地死掉。
1960年5月23日,77歲的閻錫山病逝。
整體而言,他是個具有中國傳統(tǒng)智慧的人,他留下的處世智慧很多,在此舉一句收尾——
看清楚對面,才可向前行;了解了周圍,始能站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