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一天,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首嵇康被殺。
嵇康,魏晉時期的風(fēng)流名士,竹林七賢之一。說起嵇康,大家都會想到廣陵散,絕世名曲,隨著嵇康的人頭落地,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這一天,洛陽城東市上烏泱泱擠滿了人。
人群之中,有前來請命,要求釋放嵇康的太學(xué)生;有嵇康的親朋摯友;有和嵇康不相識,但傾慕他人品才華的豪杰名士;也有一些聽說今兒個大名人要被斬首、趕來湊熱鬧的。
時辰未到,嵇康向兄長嵇喜要來古琴一把,面向黑壓壓的人群,從容彈奏起名曲《廣陵散》,琴音浩然不屈,聽得眾人悵然垂淚。
一曲終了,時辰已到。嵇康嘆息:《廣陵散》于今絕矣!這一年,嵇康四十歲。
嵇康,曹魏譙國(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曹魏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音樂家、文學(xué)家,竹林名士的精神領(lǐng)袖,魏晉玄學(xué)的代表人物。
《晉書》記載,嵇康自幼聰穎、博覽群書,精通不少實用技藝,長得也是又高又帥。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形容他醒時如孤松傲立、醉后似玉山傾倒。
因才貌出眾,嵇康被沛王曹林看中,在25歲這一年娶了曹林的孫女長樂亭主。
這位曹林不是別人,正是魏武帝曹操的第十子,嵇康就這樣成為了曹家女婿。
嵇康畫像
甘露五年(260年),高貴鄉(xiāng)公曹髦不滿司馬昭擅權(quán),帶兵討伐,卻在路上被司馬昭買兇殺害。司馬氏擁立曹奐,改號景元,實際上不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昭本人任大將軍,主理內(nèi)外事務(wù)。
景元初年,司馬昭向嵇康拋出了橄欖枝,以厚禮招募他當(dāng)自己的幕僚。嵇康向來崇尚老莊,愛好養(yǎng)生,主張清靜無為,做官這種勞心費神的活他不樂意接,何況還是在這種污糟世道、為奸臣司馬氏服務(wù)。
其實,司馬昭這時是真的求才心切。送禮不行,他又派心腹鐘會去請。鐘會碰了一鼻子灰回來,司馬昭已經(jīng)有點生氣了。
正巧這時,嵇康的摯友山濤要升遷了。他寫了一封引薦信給朝廷,舉薦嵇康接替自己的職位。嵇康一看,氣不打一處來,揮筆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表明自己不肯出仕的決心。
與山濤絕交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司馬昭也看清了嵇康的心意,明白他不可能為己所用,暗中記恨上了嵇康。
景元四年,洛陽城的呂家出了一樁丑聞。呂家弟弟呂安娶了個貌美如花的老婆,卻被異母哥哥呂巽謎間。
呂安與嵇康素來要好,事出之后,就向嵇康傾訴,說要去告發(fā)呂巽。嵇康勸阻:這是家丑,怎可外揚?
不料,呂巽害怕弟弟告發(fā)自己,竟然先跑去誣告弟弟不孝。呂安慘遭流放,寫信向嵇康哭訴。嵇康正直,立即決定為朋友作證伸冤,一番慷慨陳詞之后,卻被官府以“詆毀孝道“為由抓捕下獄。
這官府的背后自然有司馬昭的勢力。當(dāng)年,司馬昭請而不得,鐘會上門被拒,梁子早就結(jié)下了。
趁二呂案,鐘會在司馬昭面前添油加醋:嵇康這種人,不以社稷為重,誹謗社會公德,言行放蕩不羈、不服管束,早晚是個大禍害,留之無益!
司馬昭早有殺心,鐘會遞上利刃,一代名士嵇康就這樣魂斷刀下。
嵇康被殺,標(biāo)志司馬政權(quán)檔同伐異,亮出屠刀開始進(jìn)一步收割天下,為其稱帝做準(zhǔn)備。另一方面也為魏晉名士漲了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