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故意到兒子房間睡小說 讓自已的兒子頂著自己
終于兒子吃完飯,跟著她一起出門了,可是她的嘮叨也一直在持續(xù),你說你做事情就不能快點嗎?總是磨磨蹭蹭的,早上時間多寶貴,不快點就遲到了,你也不是不知道早高峰的路況,晚幾分鐘出門一堵車你就遲到了,兒子就像沒聽到她的話一樣,翻看著自己的手機。
別看手機了,拿出英語書背單詞,兒子把手機扔到一邊拿出英語書翻看,把兒子送到學校后小敏又趕緊囑咐兒子上課注意聽講,與同學好好相處,多喝水,聽老師話,兒子擺擺手說了句知道了,就頭也不回的進了校門,看看時間沒遲到小敏自己也松了口氣。
回家的路上小敏心里不明白為啥自己這么干脆利索風風火火的人,怎么生的孩子就是個慢性子呢?做什么事情都慢,有的時候恨不得自己親自幫助孩子去做,這樣的情形是不是在很多家庭都有發(fā)生呢?那么做事慢的孩子就是性格拖拉嗎?
孩子得性格有一部分是先天特質(zhì),從孩子生下來就決定了,還有一部分就是靠家長后天的培養(yǎng)了,先天決定孩子性格一個是看肢體動覺智能,分數(shù)高且排序靠前的孩子就是好動行動力強,另外一個是看邏輯數(shù)理智能,分數(shù)高且排序靠前的孩子就會做事情慢,通常也是家長說的性格拖拉,這種孩子通常不是做事情慢,而是想的太多,就是在做事情以前想很多過程,細節(jié),都確認好后才會去行動,所以會給人感覺干什么都很慢,這種類型的人更需要安全感。
下面列舉的4種情況,圖一是邏輯數(shù)理高,肢體動覺低,這種類型的是最慢的,想的太多,行動力又不高;
圖二是肢體動覺高,邏輯低這種類型的是最快的,肢體高行動力強,邏輯低就根本不想,說做就做,所以做事情比較利索;
圖三是肢體動覺和邏輯都低的,這種類型做事情不會考慮太多,但是也不愛動,所以做事情還是有些慢;
圖四是肢體動覺和邏輯都高的,這種類型的是開始慢就是要先全部要考慮清楚再行動,但是一旦考慮清楚行動力還是很強的;
由于孩子和家長本來的特質(zhì)不同所以家長不能要求孩子跟自己完全一樣,自己快要求孩子也快,另外就是習慣后天環(huán)境的問題,多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多自己做決定,熟能生巧,當孩子做的多了速度就會提升上來了,最后提醒家長就是少說話,有時候家長說的越多孩子就會反感,故意跟家長做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家長要順應(yīng)孩子的特點去發(fā)展,而不是必須讓孩子跟自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