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深和秋韻都曾做過會飲沙龍的領讀人,當年他們講解的書籍是《伊利亞特》。
在討論中正確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例程。秋韻一門課程的助教曾經(jīng)說過,一個討論就像一個民主體系,每個人都有發(fā)言的權利,每個人的發(fā)言都會影響接下來的議程。領頭人要讓學生以自己的節(jié)奏去流動,而不是強加給學生一個節(jié)奏。
在做會飲沙龍的領讀人時,秋韻對這一點深有體會。講師不僅需要對文本了解,引導大家去討論講師認為的書內更重要的內容的同時又不能限制大家的思維,另外還要準備同學們可能提出的邊邊角角的問題。
“這個度很難把握。把討論帶起來也很有挑戰(zhàn),比如怎么引導出下一個問題,怎么讓討論越來越深入,”秋韻說道。“有時學生說的話和問的問題你需要用更為經(jīng)典的方式來回答或者轉述。”
人文作品有時可以讓讀者在點滴中看到很大的世界并對人類的想法深感震撼。秋韻最喜歡的一句話出自伍爾夫的《到燈塔去》“他是一個桌子,是一個椅子,是一個奇跡,是狂喜。”
海邊的一個房子旁一位畫家正對著窗戶畫畫,前面的窗子特別美,畫家不希望有人打破這安靜的情景。秋韻說這句話讓她從最簡單的東西里感受到了最淋漓盡致的美。

而學習政治學的丘深在讀《罪與罰》、《約伯記》等人文經(jīng)典時常?紤]社會公正問題。“圣經(jīng)中的一些故事雖然沒有給我世界觀的答案,但給了我很多關于正義和罪惡的想法。比如正義不是邏輯上做了一就會得到二。”
丘深和秋韻認為人文不是符號,是邏輯產(chǎn)生的網(wǎng),是網(wǎng)產(chǎn)生的一些現(xiàn)象。比如一些詞語在不同階段會被賦予不同的含義。而每一本經(jīng)典的作者無疑不搭在前人的肩膀上,互相引用,彼此對話。
逆流而上的經(jīng)典
會飲沙龍逆潮流而生,撇開碎片化閱讀,沙龍讀書入選者需要參加幾周下來的全部讀書會。讀書會每次的閱讀任務為50頁左右的英文,閱讀之后才可以參加為時兩小時的深入討論。
秋韻和丘深希望可以在會議沙龍未來的討論中帶入多元化因素,一起更好的理解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地位。
“跨文化交流沒有聽起來那么簡單,更強勢的文化應該怎么對待其他的文化?從東方主義來講,西方人以有色眼鏡看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自己的話語權較弱。以西方為主體以東方為客體的局勢也影響了東方人對自己文化的理解。但跨文化交流應該真正給每一個文化同等的話語權。”
在他們看來更多讀書會的出現(xiàn)可以幫助中國年輕人找到物質豐富后的我們更加充實的精神生活,而這也將逐漸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姓名:譚秋韻英文名:Michelle
出生年月:1993年國籍:中國
出生地籍貫:北京目前職業(yè):學生
就讀中學: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就讀大學院校:哥倫比亞大學本科(2012年就讀)
專業(yè):文科經(jīng)濟與歷史畢業(yè)后希望從事的職業(yè):傳媒、人文社科
愛好:旅行、鋼琴、讀書、折騰
個人成就:申請了美國十七八所大學,參加了七八次面試。被美國8所頂尖大學錄取,2012年收到包括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西北大學、威廉姆斯文理學院等8所頂尖學府的錄取通知書。最后她選擇了哥倫比亞大學就讀。
個人資料簡歷
譚秋韻算的上是氣質美女,很睿智大氣的女孩形象,愛好廣泛,喜歡旅行、彈得一手好鋼琴。座右銘是“愛折騰”。她現(xiàn)在就讀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012~2016),在學校大一期間,愛折騰的她就與校友丘深,共同創(chuàng)辦了讀書會,取名會飲沙龍,會飲沙龍的閱讀內容和方法以哥倫比亞大學,核心課程中的文學與人文課為基礎,沙龍每期讀5本書,進行10次討論。當前,會飲沙龍暑期活動已覆蓋韓國、日本、新加坡、泰國和印度。
在就讀北師大附中以前(中考的時候),就已經(jīng)定下了目標,做出了自己的抉擇。決定放棄國家的高考,為籌備申請國外的一流大學做足準備。按照譚秋韻的意思,她成績是不錯的,要上清華北大是不成問題,但是歷外的文化,教育體系和學術氛圍對她更有吸引力!這也是“愛折騰”的她選擇的一條充滿風險,但是更有挑戰(zhàn)和趣味的未知的路。正如她自己說的“把自己所熱愛的事情做到了極致就會成功!”,小譚的媽媽小時候就對她說“生命的意義在于體驗最多而不是最好。”